泡排剂 vs 传统技术:省 30% 成本,高 40% 效率

一、成本对比:省 30% 的核心拆解(以单口中深井为例,周期 1 年)​

成本类型​

泡排剂技术​

传统技术(气举 / 抽油机)​

成本差(泡排剂优势)​

采购成本​

药剂 + 加药泵(约 2-5 万元)​

气举:压缩机 + 井口装置(50-80 万);抽油机:设备 + 抽油杆(30-50 万)​

节省 85%-95% 设备采购费​

施工成本​

井口加药管安装(0.5-1 万)​

气举:地面站建设 + 管线铺设(15-20 万);抽油机:井架搭建(8-12 万)​

节省 90%-95% 施工费​

运维能耗​

加药泵日耗电 10-20 度(年电费约 0.3-0.6 万)​

气举:压缩机日耗电 200-300 度(年电费 6-9 万);抽油机:电机日耗电 150-200 度(年电费 4.5-6 万)​

节省 90%-95% 能耗费​

综合成本​

年均 3-6 万元​

气举:年均 18-25 万元;抽油机:年均 12-18 万元​

相较气举省 70%-80%,相较抽油机省 50%-60%,综合平均省 30%+​

二、效率对比:高 40% 的关键表现(以高含水气井为例)​

1. 排水效率:泡排剂 “快效直达”​

泡排剂:通过井口加药后,药剂随气流下行,4-6 小时内形成稳定泡沫,携带积液快速返排,单井日均排水 15-20m³;​

传统技术:气举需先建地面站(施工周期 7-15 天),启动后 12-24 小时才见排水效果,日均排水 8-12m³;抽油机需反复起下杆柱,日均排水 6-10m³;​

效率差:泡排剂排水速度比气举高 40%-60%,比抽油机高 50%-80%。​

2. 产量恢复效率:泡排剂 “少干扰”​

泡排剂:加药过程不中断采气,积液排出后气井日产气可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(提升 15%-25%);​

传统技术:气举启动时需暂停采气调试(影响 2-3 天产量),抽油机维修时需关井(月均停井 2-3 次,每次 8-12 小时),产量恢复滞后(仅提升 5%-10%);​

效率差:泡排剂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比传统技术高 40%-50%。​

3. 作业适配效率:泡排剂 “灵活应对”​

针对深井(>3000m)/ 高盐井(盐度>20 万 mg/L),泡排剂可通过调整配方适配(如耐盐型、耐高温型),无需改造设备;​

传统技术:气举对深井需增大压缩机功率(能耗翻倍),抽油机对高盐井易腐蚀杆柱(维修频率增加 30%);​

效率差:泡排剂在复杂井况下的作业适配性比传统技术高 40% 以上。​

三、核心结论:哪些场景选泡排剂更优?​

中深井(井深 1000-3000m)、高含水井(含水率>60%):成本省 30%+,排水效率高 40%+;​

临时积液井、偏远井:无需复杂设备,快速投产(1-2 天即可见效);​

环保要求高的区域:泡排剂可生物降解,无设备噪音 / 油污污染,运维更省心。​